How to treat discrimination

19/01/2019

题记:2019年一月十九日下午二点,成长沙龙第二期活动,话题是"歧视",吕雅佳主持讨论。参加者有家长、正在布拉格上学的学生,有的家长曾经在布拉格上学......,每个人都有很多经验和感受。遗憾的是,会上没有做录音,于是,各位参加者在会后,纷纷整理了自己的发言内容。

韩葵:

那我就先来讲一点经历。

我们在这里生活二十多年,肯定遇到过可以称作"被歧视"的事情。比如我怀孕的时候,那是夏天,当时已经七、八个月了,肚子很明显。在公共汽车上,有人指着我给老人让座,我没站起来,因为车很空,附近也有年轻人坐着。后来又上来一个老人,那个人再一次指着我让座。

孩子们在学校,我们个人的经历,幼儿园整体还好,那个年纪的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差别意识,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比较困难的,孩子们开始比了,又不太懂事。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经历。我们家老大,我们一直都不担心他是不是合群儿,把他放到陌生的环境,都会很快融入进去,结果,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家来说,妈妈,我不想上捷克学校了。他们说中国人不好,中国人什么都不懂,中国小、捷克大。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比如他们几个好朋友,学校组织活动,座位少一个,或者在外面住宿,房间里床位少一个,这几个好朋友,不管是三个、四个还是五个...,只要一件事情,需要在几个好朋友中间分出一个人,绝无例外,我儿子一定是被最先移除的那个。到了小儿子,一样的,绝无例外,只要需要在几个好朋友中间分出一个来,一定是他......

刘鲜鸽:

这些经历我全有过。

我是一个八岁男孩的妈妈,我的儿子性格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加可爱,常常让我哭笑不得,中国有句老话七岁八岁狗都嫌,自从一年级开始偶尔老师会邮件,说我儿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或者和同学有肢体冲突,我一收到这样的信息就会非常紧张,老师的邮件和电话简直是我生活幸福的晴雨表,如果儿子在学校里表现好,老师没有联系我,我就可以平静地过日子,反之我就在紧张烦躁不安中度过,就这样反反复复到了三年级,日子越来难过了。

每周都会有二、三次收到老师对学校情况的实时反馈,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心烦,孩子又惹麻烦了,我真的很内疚,孩子又给老师添麻烦了,又和同学发生矛盾了,破坏了课堂纪律,于是便回复老师:亲爱的老师,非常抱歉,又给您添麻烦了,我为了儿子的行为十分自责。......等看见儿子就开始和儿子语重心长地聊天,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样不对你懂不懂!你不能这样!语气越来越严厉,音量分贝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直到失控咆哮,慈母瞬间变发怒的老虎。孩子呆若木鸡看着我一个人尽情发挥,有时候偶尔也会动手。事情结束,一片狼藉,只有我深深后悔,自责不已。谈话,聊天,责备,发怒,怒吼,恐吓丝毫没有改变在学校的状况,还是和同学发生矛盾 ,打了同学,每次打的同学都不一样,理由也不同,我就是生气,不知所措,老师越反馈这些负面的消息,我的情绪越低落,六神无主,更加谦卑,赔礼道歉的篇幅更长。我的生活重心开始变成我儿子,我的梦里都是儿子哭了笑了,我和朋友们说我的苦恼,他们认真地告诉我你儿子很优秀,哪里有学校说的那样夸张,朋友们开始罗列儿子的优点,知道照顾比他小的孩子,时常赞扬别人,在朋友的口里我儿子居然也是别人家眼中的孩子,我从来不知道儿子在叔叔阿姨那里已经成功地圈粉无数。

有一天,孩子情绪激动地回到家,我问他怎么了,他冲着我,气得说不出整句话"华为!是韩国的!"我明白了,是同学说华为是韩国的,他明明掌握事实,却辩不过他们,于是气得语无伦次。

我在老公和周围朋友帮助分析之后,开始重新思考儿子的问题,我需要放下心里负担和压力给儿子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渐渐地我不再这么纠结在乎每天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不能让这些事情左右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心情,我开始蹲下拉着儿子的手问他,今天你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你过的高兴吗?你喜欢学校的午餐吗?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今天老师表扬谁,谁的进步大。我开始给儿子一个拥抱,告诉他妈妈很爱他,其实他是个很棒的小孩,他需要进步,我会为他加油并且相信他。

对学校的事情,我更加关注过程,是怎么发生的。我能做些什么帮助我的孩子。

接下来,如果老师告诉我,我儿子打了哪个同学,我不会那样自责内疚着急上火发疯变态,我会和儿子平静地坐下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打人,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告诉儿子打人是不对的,帮他分析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样处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儿子和老师告诉我的是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严肃认真地问儿子是这样的吗?你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妈妈相信你,保护你,爱你!妈妈一定会帮助你,但是下次遇见这样的情况请你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一定会有人说出真相。

有一次老师责备我不应该相信我儿子的话,因为他在学校犯了错,经常性的和同学发生矛盾,我说我是他的妈妈,我选择相信他爱他帮助他,您说的情况我没有看见,不知道是怎么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您也不是每次都清楚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至少我们应该邀请发生矛盾的双方同学和家长老师三方面对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如果您觉得我儿子会攻击别的同学,您也可以叫孩子们和他保持距离,并且尽量不要去主动挑衅我的孩子,请不要在我儿子面前说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或者华为、小米是韩国的,中国什么都不好,中国人也很穷这些并不正确又伤害孩子感情的话,当他的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意愿的时候,肢体语言更加直接,请你站在他的角度上试图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认为我儿子会随随便便在没有任何原因下攻击别的孩子。

直到有一件事情彻彻底底让我清醒,我的过于懦弱的太多并不能保护我儿子,一遇到老师的电话邮件我就马上心虚,觉得都是我儿子的错。

有一天在学校走廊里接我儿子跆拳道放学,走廊里有二十多个接学生的家长,总之走廊的人熙熙攘攘,我儿子换好了衣服就要离开的时候,有一个比他小一头的男孩子站在我儿子面前,和我儿子用捷语交谈,我儿子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大声地说着不,不,不,没有没有没有,我问儿子发生什么了事情?那个男孩说我儿子偷了他弟弟的卡片,他要搜他的口袋,我儿子已经快要哭了,我说儿子,不要怕,妈妈在!我叫儿子当众打开上衣口袋,然后裤子口袋,我问那个男孩有吗?那个男孩说没有,这时候我非常有礼貌地告诉那个男孩,请向我的儿子道歉,谢谢!那个孩子极不情愿地嘴里支支吾吾地说了对不起,我说这样不行,你要大声一点,让走廊的人都听见我儿子没有拿你的东西,所以你要大声地道歉!

回家的路上我情绪低落心情糟糕,不知道我的儿子在学校每天都怎么度过,都经历了什么,晚上辅导了孩子作业后,等孩子睡下,我打开电脑,用英语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把我亲眼看见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仔仔细细地阐述了一遍,中心词有亲爱的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需要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您优秀的工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目睹了发生在我儿子身边的一件事情,它就发生在我眼前,真真切切,有一个同学恶作剧,捉弄我儿子和另外一个同学,说我儿子偷了别人的卡片,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求搜他的衣服口袋,这样对待同学,是一种什么态度?我儿子每天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难以心情平和、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更何况一个孩子。是的,我儿子是敏感的,可是这敏感的背后到底经历过什么,被人指责中国有什么不好,中国人有什么不对,甚至是颠倒是非黑白,指鹿为马,一个八岁的外籍孩子,在尊严人格受到挑衅,受到排挤、捉弄和不公平对待,老师却并不站出来维持公正,让他的同学觉得,捉弄别人很有趣,而且不会受到批评,这样,事情愈演愈烈,我儿子在说不清的情况下,拳头来的更直接有效。我儿子和同学发生矛盾,结果往往都成了我儿子一个人的错,难道同学和老师没有一点责任吗?您也是一个妈妈,请您理解我的心情,如果您的孩子在学校遭遇这些,您会怎么做?

这一次,我把邮件同时发给了班主任和校长代表,是的,我需要让大家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我儿子的错,老师和学校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从此我也深深地内疚,以前自己过于软弱,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来关注结果背后的问题,没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和老师沟通,没有用最有效的方法保护我儿子。后来我买了一套情绪管理图书,图文并茂教孩子怎么样管理自己的情绪。我对他重申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要求他不能随便和同学动手,并教儿子怎么样处理问题,怎么样寻求帮助。我简单地总结了几点,态度很重要,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沟通,如果语言有障碍可以求助身边的朋友或者社会团体,还要为孩子融入班级做最大的努力,比如,与老师沟通为班级同学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用品,组织一些小活动,鼓励孩子去同学家,邀请小朋友来我家,增加孩子们之间交流和友谊。毕竟沟通交流是友谊的开始,培养一些共同兴趣爱好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虽然孩子们之间,对比成人,常常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关注他们之间的友谊、培养友谊的过程,对他们很重要。

李佳亦:

我也来说几句。我的孩子在捷克出生长大,但是中间回到中国生活了几年,再回到捷克的时候,在班级里就遇到了问题。

有一天,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我要去打架。"

我说,"如果你觉得必要,你就去打吧,不过不要打要害部位。"

儿子说,"唉,还不如不跟你说呢。"

因为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挑衅,孩子就会有反应,出了状况,就好像都是儿子的问题。有一次学校老师们找我去谈话,跟我数了一通孩子的缺点。我就问老师们,你们说了这么多问题,请问在你们眼中,我儿子有哪些优点?听到我的提问,老师们开始面面相觑,他们肯定没有想到我会提这个问题,有些措手不及。然后他们就开始找我儿子的优点,纷纷列出来15条。我就说,您看,一个孩子有这么15条优点,我觉得也挺不错的了......

我觉得不必心太重,一定要发生的,就让它发生吧。--我们家长正在承受孩子成长路程中,本该来,而且正在悄悄来到的,成长中的所谓烦恼,比如被动的被讽刺,被歧视,......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和老师沟通,及时第一时间和孩子了解情况,疏导和安抚孩子的情绪,更要做的事怎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心的途径很多,比如学习好,比如会一技之长,最主要的是要给孩子爱的温暖和陪伴,还有希望家长把问题当做孩子成长的必然和人生中出现的故事,故事可以有,也一定会有,咱们的孩子在故事中角色各不相同,比如偶尔的弱者的角色中出现一段时间,允许、正确对待、不急燥,允许孩子有一个从弱变强大的过程。人生只不过如此,我们现在正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感谢孩子,你是我们世界里的一道光,爱你,孩子,爱你们,爱生活,爱世界。

王屹东(十七岁,来到捷克六年)

我在2012年刚来捷克的时候也会有被歧视,一直到九年级毕业时我想明白了,在新学校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发生,所以在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就和捷克人吵吵闹闹的,新学期开学有三天到外地的旅行,我也很主动地和新同学在一起做各种活动,让他们觉得我就是他们的同学,不要让他们觉得的我是个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们的外国人(中国人)。

其实人们刚到一个新环境多少都有点紧张,然后我们的社交方式就变成被动的了,所以说应该主动一点,主动去和他们交朋友,这样他们才会尊重你,不会觉得你是中国人就怎么怎么样的。

解决被歧视的问题,你就要从心里边认为你跟他们没有区别。

王勇:

对于小孩来说,换环境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其实就算在国内,小朋友转学也挺难适应的。我当时干脆跟孩子讲到底:你就生活在统一的地球村里,你走到哪里都跟那里的人一样,甭管黑人白人中国人外国人,你跟他们都是一样的,也许将来外星人来了,没关系,咱们都是宇宙人。即使孩子做不到,做家长的应该跟孩子讲清楚。这是家长能够帮孩子做的事情。不要想你是中国人,我是捷克人,他是美国人,没有关系,你在哪你都是一个地球人,将来孩子走遍世界,都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

父母应该作孩子的表率,平时的言行来给孩子潜移默化,让孩子接受起来就容易些。

徐晖:

歧视是正常存在的,歧视的表现形式也很多,有差别,就可能产生歧视现象,这里主要是度在哪里,施加歧视的个人和群体,他们需要调整自己,被歧视者或者群体,心里容忍度在哪里,心里是否足够强大,是否可以改变自己,比如贴近主体环境,争取权利,争取平等的环境,证明自己,也是个问题,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建立自信,自立和勇气,拉近差距,是避免歧视现象发生的一个条件。

孩子有很多家长的影子,家长主动适应当地社会,融入当地生活,带领和陪同孩子,主动做当地社会的一份子,是可以对孩子同其他族裔,不同背景的小朋友,友好相处提供动力的。我觉得华人在融入当地这一点上,多数人是有差距的,主动走出唐人街,特别是心里的唐人街,我觉得是必须。不仅自己尽量参与到当地生活,更要为孩子提供尽可能的条件,获得平等的心理氛围,做一个当地人,去共同成长。

吕雅佳:

各位的讨论,涉及到这样一些方面:

面对学校生活中的歧视现象,家长们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安全感和爱,帮助孩子构建起强大的内心,让他们今后能够独自面对风雨。

如果孩子在学校因为受到歧视或者不公待遇跟同学发生冲突,在跟学校沟通时,不能一味的道歉,态度谦和,必要时态度一定要坚定,要为孩子争取,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家长们也普遍认为这是成长生活的一部分,总要经历的,该发生的就让它发生吧。家长们要跟孩子多沟通做好他们坚强的后盾,"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去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用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包括缩短家长本人与当地社会的距离。

后记:

大家都在回味分享和讨论。

-差异带来的歧视总归是难免存在的。

-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给孩子信任、爱和力量。

-讲给孩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但人和人其实都一样,首先不要自己区分人群,孩子如果一步步从内心认可这样的观念,对他去面对各种态度,就是一种内心的准备。

-自己强大,培养自信心,比如有一技之长,比如学习好,比如经常去不同的地方眼界宽广,都在帮助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状况。

-在孩子入学之前,可以尽量尝试了解学校和老师的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更加中意的学校,选择更加中意的老师。(备注:在一定居住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入学时,家长有机会主动要求自己孩子分到哪个老师的班里)

-对学校、同学、其他家长,礼貌和尊重是应该的,但出了状况,一味道歉,效果并不好。沟通非常重要,可以面谈或写信,在必要的时候,要把孩子受到的对待,自己的态度,理性地表达出来,取得理解。

-遇到睿智的老师和校长,遇到理性友善的同学家长,遇到值得信赖的当地朋友,都是我们的幸运,在场的各位或多或少也分享了被善待和帮助的经验。

-家长本人融入当地社会,既是对孩子的带动,也是理解子女处境更好处理状况的好条件。

-该发生的,就让它发生吧。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当我们作为移民第一代,其实有很深刻的感慨,就是我们融入当地社会是跟随孩子一起成长的,然后我们发现,孩子已经把我们甩在身后。

© ICA Educ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